[1] |
王士强, 贺登美, 赵海红, 杨善伟, 衣玉卓, 付永明, 郑树生, 丁希武, 何晴, 郑凯文, 杜庭庭, 谷天月, 唐欣然, 汪洋, 潘国君. 不同产量水平寒地早粳稻品种的株型特征[J]. 中国稻米, 2023, 29(2): 71-75. |
[2] |
马波, 来永才, 王俊河, 刘传增, 刘凯, 胡继芳, 谭可菲, 王麒, 卞景阳, 赵富阳, 刘蕊. 施氮量、种植密度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互作效应[J]. 中国稻米, 2022, 28(6): 89-93. |
[3] |
潘国君, 郭俊祥. 黑龙江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[J]. 中国稻米, 2022, 28(5): 124-128. |
[4] |
白重阳, 秦猛, 崔士泽, 赵爽, 杨丽爽, 韩文博, 郑桂萍, 刘丽华. 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产量、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2, 28(2): 38-40. |
[5] |
丁国华, 曹良子, 周劲松, 白良明, 王彤彤, 洛育, 杨光, 李柱刚, 陈磊, 姜辉, 刘凯, 刘昊飞, 王雪扬, 孙艳玲, 黄彦, 殷大伟, 孙世臣, 来永才. 控制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5): 93-96. |
[6] |
刘宝海, 刘晴, 付立新, 王明泉, 聂守军, 高世伟, 刘宇强, 常慧林, 马成, 王洪彬, 薛英会, 白瑞. 60Co-γ射线辐射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3): 41-46. |
[7] |
怀宝东, 闫凤超, 曹有鑫, 隋文志, 赵晓锋, 李佩然, 叶志峰, 刘士昌. 北方寒地绿色功能型水稻栽培技术试验[J]. 中国稻米, 2021, 27(3): 78-83. |
[8] |
萧长亮,王安东,解保胜,王士强,李静,那永光*. 不同光质和光照度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20, 26(2): 14-18. |
[9] |
李猛,郭晓红,周健,胡月,姜红芳,吕艳东,姜凯铭,解宁宁. 寒地早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6): 83-86. |
[10] |
商全玉. 高纬寒地直播和插秧栽培方式对黑粳10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6): 112-113. |
[11] |
邢春秋1,邵铭泉1,冯天佑1,王亚梁2,朱德峰2,张玉屏2, 陈惠哲2*. 寒地水稻降解秧盘育插秧技术特点与效果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5): 96-97. |
[12] |
谭可菲1,王麒2,刘传增1,马波1,胡继芳1,赵富阳1,曾宪楠2. 黑龙江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特征研究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4): 96-98. |
[13] |
杨成林,王丽妍. 不同侧深施肥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、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8, 24(2): 96-99. |
[14] |
顾鑫1,丁俊杰1*,杨晓贺1,姚亮亮1,刘伟1,赵海红1,王平1,申宏波2. 气象因子对寒地水稻鞘腐病发生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7, 23(6): 64-65. |
[15] |
陈书强,杨丽敏,赵海新,杜晓东,周通,薛菁芳,单莉莉,王翠, 张献国. 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7, 23(4): 151-156. |